
臺史博將臺南市立圖書館的《臺南新報》紙本復刻編輯,並復刻出版。臺南新報為日治時期臺灣三大報之一,紀錄了過去臺南的鮮活印記,內容包含臺南歷史、文化、物產等,也大量刊載了臺灣宗教、民俗、音樂、戲曲、遊藝等活動的報導,反映了日治時期臺灣社會情形與庶民生活概況。
將全台55間學校畢業紀念冊裡蘊藏的校園生活記憶變成可供搜尋的資料庫,走出校園的修學旅行故事、競爭與規則之間的體育課、以及百年前實作學習的方式,主題式收錄最能引起學生、家長與歷史共鳴的史料及圖像。
半個世紀前,出發到台南進行第一手田野紀錄的探險者,在雜誌上留下他們的筆記、照片與共筆,台南的虱目魚故事、現代人已遺忘的中秋習俗,關於台南人的生活,在此處一一拾起。
透過有趣的問答遊戲,認識臺灣!
17世紀的台灣如何被世界認識?西方人畫筆下的臺灣人長什麼樣子?以及大家都感興趣的海盜故事!結合故事與臺史博精選館藏,探索大航海時代的福爾摩沙。
為讓全民共享博物館的資源,臺史博透過數位化、出版、展示等途徑,將豐碩的資源,與全民共享。
記錄2005年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籌備處委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所進行的館藏「日據時代電影資料整理及數位化計畫」修復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