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
:::

史載・實在

主題名稱
2022主題:領路的人
地區
北部
學校
新北市私立南山高級中學
參與學生
劉湘綾、詹舒涵
【 史載・實在 】完整展示-圖片
【 史載・實在 】完整展示

2022年,故事臺灣學院全台徵募22位青少年,並透過他們的眼睛看見走過臺灣歷史的「領路的人」。

如今,使用影像作為媒介傳達生活,對於青少年而言是相當日常的事情,但如何透過影像描繪生命、描繪歷史?在導師雪克的指導下,三組同學拿起攝影機,自行訪談、拍攝領路人,並設計旁白腳本,以自己的語言訴說歷史;影片中更以不同檔案、歷史素材照片為輔,打造出屬於領路人的小型紀錄片。

南山高中的同學們正是運用「影像」敘事的組別,並以【 史載・實在 】為題,呈現曾在高雄港工作的溫蔡琴阿嬤。

同學們回家訪問阿嬤發現她的生命經歷似乎跟課本有所不同,臺灣歷史到底是哪個版本?同學影片將課本所述的高雄港國際化與阿嬤的生命進行對照,細細挖掘大時代下,最真實的日常生活。最後還以阿嬤的生命經歷為本,重新填寫〈歌頌者〉歌詞。

展覽現場將阿嬤的用具產地直送,帶來充滿回憶的竹編搖扇、竹帽、記帳本、糖果抽抽樂,以及各種鍋碗瓢盆與廚具,一起看見阿嬤在港口煮麵線的生存法寶。現場也提供紀錄片中出現的高雄1970年代歷史場景明信片供觀眾索取。

以下是同學們書寫的策展論述及他們對領路的人的介紹:

策展論述

在創作初期時我們曾因為阿嬤口述的歷史和我們自身學習到的有所不同而困擾,但在重新思量後發現,我們為何不利用這些「不一樣」,讓大家從不同的視角了解過去。於是我們將阿嬤的一生分為三個時間段,並透過影片的方式將不同年代下政府所提出的經濟政策和溫蔡琴阿嬤實際的生活作為兩條時間線分開敘述,既可以作為補充又可互為對比。溫蔡琴阿嬤的一生也許在大眾看來是很平凡的,但正是因為這樣,阿嬤的生活更貼近了一般民眾的日常。影片的最後我們也自己改編歌詞,把阿嬤的一生寫進歌裡,想透過這樣的創作替阿嬤紀錄、回憶過往的點滴,我們也能更認識過去的歷史。

領路的人

「那時候大家都差不多是這樣的啦」種田、賣麵線、開雜貨店、家庭代工,這樣瑣碎的辛勞佈滿了溫蔡琴阿嬤和當代人的一生。從政府設置加工出口區到興起貨櫃運輸革命,阿嬤的工作也隨著時代在改變,從阿嬤的工作內容也足以讓我們窺見當時的經濟發展樣態。當貨櫃運輸興起時,阿嬤舉家搬去高雄,並在18號碼頭賣麵線;當政府推廣「客廳即工廠」時,阿嬤一邊顧雜貨店一邊做家庭代工、串海帶、編織草鞋,因此我們認為溫蔡琴阿嬤的人生最直接能反映政策對於百姓的影響,因此是時代轉變下的領路的人。

【 史載・實在 】完整展示-圖片
【 史載・實在 】完整展示
【 史載・實在 】影像作品-圖片
【 史載・實在 】影像作品
【 史載・實在 】「領路的人」擺攤用品-圖片
【 史載・實在 】「領路的人」擺攤用品
【 史載・實在 】「領路的人」經營雜貨店之商品-圖片
【 史載・實在 】「領路的人」經營雜貨店之商品
【 史載・實在 】同學自製歌詞本-圖片
【 史載・實在 】同學自製歌詞本
【 史載・實在 】同學自製明信片-圖片
【 史載・實在 】同學自製明信片
回到頁首-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