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故事臺灣學院全台徵募22位青少年,並透過他們的眼睛看見走過臺灣歷史的「領路的人」。
導師楊雨樵帶著青少年從領路人的訪談故事中,找出自己最觸動的部分,重新詮釋領路人的聲音、姿態與感受,完成「口說表演」影片。同時以大量日用品、生活照片做為展品,自行書寫展示內容,串起領路人的生命故事。
曉明女中的同學們正是以「口說表演」表現的組別,並以【 堅強家庭支柱 】為題,呈現阿嬤陳寶玉女士。
生活在1980年,產業逐漸轉型的時代,陳寶玉女士早已熟悉斜槓一事,不僅漂亮適應轉型,更在職場與家庭找到完美平衡。在影片中,青少年們輪番演繹時代下打拼的女性,感受到挫折、不安,但也感受到陳寶玉女士的堅毅。
以絲線串起家用品與照片,吹風機、捲髮器、化妝品、針線包——美髮美容專業是家庭主婦與職業婦女的後盾,但這些日用品不只是陳寶玉女士的愛好,更是撐起家庭不可或缺的生產工具。迄今,親愛的阿嬤年過半百,依然是家中不可或缺的砥柱。
以下是同學們書寫的策展論述及他們對領路的人的介紹:
經濟進步和精密技術讓臺灣逐漸站上國際舞臺,每當我們仰慕名留青史的偉人時,卻忘了自己身旁最平凡也最偉大的人們。「涓滴成河,累土至山」迅速發展的社會,是每位像阿嬤一樣辛勤不懈的小人物付出自己的時間、心力才得以形成。或許每一步微小的舉動不足以改變世界,但仔細審視後會發現我們隨著時代的洪流前進,而時代的洪流也因我們風生水起。
平凡無奇的針線、剪刀等日常物品是阿嬤手中撐起一片天的重要工具,工作板上的人生還是進行式,平面潔白的展架上浮現立體物件,訴說著她的人生故事,訴說著她是如何成為領路的人。
1980年代,上個十年奇蹟似的經濟發展盛況已漸趨平緩,勞力密集產業相繼外移,紡織女工的工作機會也如同逐漸黯淡的星星,沒落於臺灣市場上,當時是家中經濟支柱的她是怎麼挺過來的?事業家庭蠟燭兩頭燒,職場女強人和滿懷溫柔愛意的媽媽角色衝突,她竟有兩全其美的成功解方?斜槓當道的二十一世紀,她早已掌控理髮和房仲兩種完全不同的行業的技術,一路上不停轉換跑道,兢兢業業直到今日勤奮工作之餘仍不忘天天準備健康安心的三餐、親自照顧孫子、女,成為女兒們最堅強的後盾,她是陳寶玉女士——年過半百仍屹立不搖的家庭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