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史博「看見臺灣故事」在113年為青少年開發了三款自主學習歷史探究教材,期待帶領國中、高中、高職及自學生「憑己之力」,以顏色、聲音、空間為線索,挖掘更多臺灣故事。顏色組教材「異色島:從顏色探索臺灣史」,由臺史博、藝術家徐建宇、李頎、郭芷君、陳怡璇與害喜影音綜藝共同開發設計。
自112年7月歷經顏色、聲音、空間組教材的集體共備後,藝術家與教師進入分區共學工作坊,共同討論主題教材的學習目標及教學活動設計,並在大量的素材與案例實作中,據此發展可能的教材設計,完成測試版主題教材。接著由共學教師將測試版教材帶進校園,實際入班試教,並根據試教結果,繼續修調教材內容,歷經近一年的開發過程,完成從顏色探究臺灣歷史的特色教材。
在不斷大量生產影像的時代中,過去所留下的「殘存的影像」,是否能夠成為閱讀歷史的可能?
藝術家徐建宇嘗試以創作視角出發,在集體共學工作坊中,提出以顏色閱讀臺灣史的想法,希望在既有的歷史教學下,顏色能夠成為獨特的歷史切角,透過有效提問、取樣、關係推理,發現藏身於圖像與圖像連結中的線索,梳理出特殊的歷史詮釋取徑。
從上述藝術家對於教材的概念構想為起點,在分區共學工作坊中,結合藝術家與教師兩方專業共同規劃課程內容,在大量討論、測試與修調中推進,內容設計立基於觀察、提問、研究、建構認識等階段之上,讓青少年能夠隨著教材引導,逐步探尋歷史。
工作坊先從探究「藍色」相關素材開始,藝術家與教師們,在國家文化記憶庫中,輸入各種關於「臺灣文化」、「臺灣歷史」、「繪畫」等關鍵字,搜尋「藍色」圖像後,交叉討論搜尋結果。如果不透過資料庫,僅憑聯想,學生可能發想到的藍色物件又可能會是什麼?同時也思考關於藍色的實體與抽象應用,盡可能探索藍色圖像所能觸碰的各種面向與邊界。
經過藍色素材的探究後,也開始從學生角度發展教材內容,包括引導學生蒐集素材的方式,以及如何思考素材與素材之間的連結,逐漸建立引起動機、觀察、連結、探究與發現等架構,並持續測試藍色圖像的查找方式,與能擴展至各面向臺灣史的方法。最後決定以解謎遊戲的形式,在大量的藍色素材中,透過提問的設定,讓學生思考關於藍色圖像中的各種層面,並為圖像分類、思索關聯,同時經由關鍵字提示,設計填圖遊戲,讓學生從關鍵字出發,串連並訴說每個素材間可能推衍的故事。
此外,也規劃課程搭配教材的實際操作流程,完成測試版教材設計,並交由共學教師安排課程試教,讓不同學習屬性的學生親身操作,在汲取試教結果後,開發團隊繼續共同修調為正式版教材。此主題教材將帶領學生在大量的藍色素材圖卡中,從國家文化記憶庫找尋臺灣史線索,透過圖像與圖像之間的串連,引導學生一步步從自己的眼睛看見藍色的臺灣故事。
最近更新:2024-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