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
:::

自主學習歷史探究教材「刻在我心底的歌曲」開發歷程

臺史博「看見臺灣故事」在113年為青少年開發了三款自主學習歷史探究教材,期待帶領國中、高中、高職及自學生「憑己之力」,以顏色、聲音、空間為線索,挖掘更多臺灣故事。聲音組教材「刻在我心底的歌曲」,由臺史博、藝術家雪克、劉麗菁、李焄榛、陳子珺與害喜影音綜藝共同開發設計。

自112年7月歷經顏色、聲音、空間組教材的集體共備後,藝術家與教師進入分區共學工作坊,共同討論主題教材的學習目標及教學活動設計,並在大量的素材與案例實作中,據此發展可能的教材設計,完成測試版主題教材。接著由共學教師將測試版教材帶進校園,實際入班試教,並根據試教結果,繼續修調教材內容,歷經近一年的開發過程,最後完成從聲音探究臺灣歷史的特色教材。

以聲音探究歷史的創作思考

聲音組教材從藝術家雪克的創作方法出發,在集體共學工作坊中,雪克以曾於寶藏巖進行的《回魂記》創作計畫為例,論述透過流行音樂探索臺灣史的方法。

寶藏巖過去在臺灣各個政權下不斷轉變空間功能與住民,這個擁有特殊歷史脈絡的空間,讓藝術家聯想起臺灣的武俠電影、健康寫實電影與臺灣新電影,因此她以寶藏巖為拍攝場景,重新詮釋三部臺灣經典電影中的三個角色,並由三個角色哼唱三首臺灣各年代下的知名混血歌曲,透過電影人物與混血歌曲展現的外來文化元素與對應的意識形態,從中發展以聲音探究歷史的可能面向。

各年代的歌曲分析研究

在藝術家與教師們的分區共學工作坊中, 一起選擇了張雨生《我的未來不是夢》作為歌曲探究標的,先從Google、國家文化記憶庫等數位搜尋工具中,建立歌曲的基本資料,並進一步發現歌曲年代曾發生的歷史事件,也藉由歌手的個人資料了解相關時代背景,從而衍伸思考歌曲創作內容、產製流程與傳播方式等相關問題,將歌曲層層推至歷史舞台並重新賦予詮釋。

後續《苦海女神龍》、《用心良苦》與《雨夜花》等歌曲也紛紛加入案例探討行列,透過分析其中的社會文化背景,以及引發的歷史思考,在大量的歌曲研究中,發想承載教材的可能形式。

教材設計、測試與完成

在開發團隊密集的發想與討論下,最後以歌曲時間軸、考古資料夾、歌曲主題卡與專輯設計包等為測試版教材形式,並由共學教師帶入實驗高中、普通高中、高職等不同性質的教學現場試教,開發團隊根據試教結果,進行討論修調,發展為正式版教材。

正式版主題教材從各年代的老照片與個人經驗出發,從畫面細節、歌曲的聯想與內容為線索,引導學生認識臺灣各年代的歌曲與背後的故事,並以此為基礎,為歌曲設計專輯封套與說明資訊,帶領學生穿越時空,以歌曲重現臺灣走過的時光歲月,並從中觀察與反思。

最近更新:2024-10-12

回到頁首-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