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
:::

2024故事臺灣學院「再探空間」工作坊歷程

青少年與藝術家、研究員共學:空間探索歷史的創作與分析方法

2024年故事臺灣學院的「再探空間」工作坊,由藝術家林彥翔擔任導師、臺史博研究員林孟欣為研究指導,帶領8名青少年學員,在為期三天的共學課程中,透過實地訪查、資料查詢、分享與討論中,以物件再探空間並發現所承載的歷史。

工作坊先由導師與研究員為學員介紹以空間探索歷史的方法:林孟欣研究員從西川滿在《赤崁記》小說中,對於金紙店中人與物的細膩描寫,示範如何從歷史、田野與空間出發,看見府城人的生活方式,並開展由物件閱讀空間的歷史視角。導師林彥翔則以自身作品《奇跡咖啡...奇跡...咖啡...奇跡...........》為例,說明藝術創作探索空間的方式;在已停業的桃園奇跡咖啡中,透過觀察現場遺留的物件與帶給人的感受,建立空間的基本概念,並藉由訪談補充空間回憶,這看似廢棄的物件與空間,透過創作得以走向未來。也以佳都美容美髮院空間為例,說明常民空間的探索方法,以及如何從臺史博資料庫中延伸尋找各年代相關物件,以及可能對應的歷史內容。

實地探索臺南街區常民空間

進入臺南老街區後,導師林彥翔以歷史悠久的臺南大天后宮與愛樂美理容院作為實地訪查示範,在說明田野原則與需求後,現場觀察與分辨空間中的重要物件,並透過訪談美容院老闆,從其深厚的工作經驗中,為空間補充更多回憶與細節。

接著學員開始分組前往吳萬春香行、永樂市場二樓住宅區、金泉成雜糧行、寶興五金行等地點,除了觀察空間的物件布置並拍下現場照片之外,也從居民訪談中,獲知落地生根的歷程,以及空間中人與物的各種記憶,發掘臺南老街區中,種種可見與不可見的歷史痕跡與線索。

從物件的前世今生再探空間

回到臺史博後,學員為各自探索的空間繪製平面圖,將照片按實際空間分布,放進對應的平面圖區域。且從中挑選五個代表性物件,寫下物件能代表空間的內容,藉此讓學員整理實地訪查結果與回顧現場的觀察思考。

接著從五張代表性物件繼續延伸,進入臺史博國文庫與典藏網,查詢各年代的相關物件圖像,過程中導師與助教持續在旁協助,解答疑問並協助推進。研究員林孟欣在聆聽各組初步成果分享後,也提供了更進一步的探索建議,如鑲嵌於永樂市場中的門牌與水號牌,呈現了市場特殊的歷史脈絡,是十分重要的空間解謎元素。

共學成果:空間探索手冊、展覽展示設計

在研究員與導師一一給予各組建議後,學員繼續修調物件資料,完成空間探透手冊與成果展的空間展示設計。總體而言,空間組學員在大量的物件探究中,以嶄新角度重新認識這些飽富歷史的空間,包括以秤、香與商標再探吳萬春香行,以水牌、鐵窗、洗衣機等生活用品再探永樂市場二樓住宅,以算盤、匾額、麻袋再探金泉成雜糧行,以鐵牌、鐮刀、渡台證明書再探寶興五金行,並從這些物件的前世今生中,發現臺灣產業史面向。

最近更新:2024-10-12

回到頁首-icon